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成立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5-10 02:27:06
大家好,今天的文章主题是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成立时间和地点是什么和的内容分享,希望能为您带来帮助,接下来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一家拥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西班牙足球俱乐部,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吸引着无数球迷的关注。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探寻其成立时间、地点以及背后的故事。
一、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的成立时间
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905年,距今已有117年的历史。这一历史悠久的俱乐部在西班牙足球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见证了西班牙足球的蓬勃发展。
二、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的成立地点
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成立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的首府——塞维利亚。这座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城市之一”。在这里,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孕育而生,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
三、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的成立背景
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成立于20世纪初,当时西班牙足球正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个时期,足球运动逐渐传入西班牙,并得到了广泛传播。在这样的背景下,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应运而生,成为西班牙足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四、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的成长历程
自1905年成立以来,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经历了无数的起伏和挑战。在长期的比赛中,俱乐部不断壮大,逐渐成为西班牙足球的一股强大力量。以下是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成长历程的几个重要阶段:
1. 创立初期:1905年,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成立,当时的俱乐部规模较小,但充满活力。
2. 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逐渐崛起,成为西班牙足球的一支劲旅。
3. 成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在西班牙足球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多次夺得联赛冠军。
4. 转型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开始进行改革,引进优秀球员和教练,提升俱乐部整体实力。
5. 繁荣阶段:21世纪初至今,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在国内外赛场上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西班牙足球的一支顶级力量。
五、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的辉煌成就
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在长期的比赛中,取得了无数辉煌的成就。以下是俱乐部历史上的一些重要荣誉:
1. 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冠军: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共夺得过9次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冠军。
2. 西班牙国王杯冠军:俱乐部共夺得过7次西班牙国王杯冠军。
3. 西班牙超级杯冠军: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共夺得过3次西班牙超级杯冠军。
4. 欧洲冠军联赛:俱乐部曾进入欧洲冠军联赛决赛,虽然最终未能夺冠,但已足以证明其强大的实力。
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一家拥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西班牙足球俱乐部,在百年风雨历程中,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吸引着无数球迷的关注。如今,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足球传奇。
第一届世界杯是什么时候在哪里
乌拉圭。
世界杯是世界球迷四年一度的节日,已经经历了76年的历史。
其创办和组织者就是时任的国际足联主席的朱尔斯-雷米特。1921年,朱尔斯-雷米特就任国际国联主席。五年后,雷米特在他的一份声明中指出,“足球可以带给人类永恒的信念和真正的和平”,国际足联要在三到四年之内创办一个由全世界所有国家参加的锦标赛,无论职业球员还是业余球员均可上场比赛。在雷米特的提意下。
此后,国际足联分别在巴塞罗那、苏黎世和日内瓦召开了三次会议,最终敲定了比赛的体制和时间安排,而设计师阿贝尔-拉夫勒则将负责设计一款代表世界足球最高荣誉的奖杯。
1928年5月26日,世界杯在国际足联的宣布中正式诞生了。共有包括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匈牙利、瑞典和乌拉圭在内的六个国家竞争首届世界杯的主办权。
1929年 3月18日,巴塞罗那会议投票选举乌拉圭成为首届世界杯的主办地。乌拉圭是最早开展足球运动的国家之一,1924年、1928年两届奥运会足球冠军,而1930年,又恰逢乌拉圭独立100周年。
全球共有13个国家参加了首次世界杯的比赛,各大洲内部不存在外围赛,所有球队都是接受东道国的邀请前往参赛的。乌拉圭政府对此次赛事非常重视,首都蒙得维的亚还修建了一个可以容纳95000人的大型体育场,在修建过程中由于遇到大雨工期一再推迟,直到比赛开始前五天才最终建成投入使用。
当时的欧洲足坛强手林立,但是只有四支欧洲球队来到了乌拉圭,它们是法国、比利时、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这些国家的队员们都是历经数周时间横渡大西洋来到乌拉圭的。虽然罗马尼亚国家队是由当时该国的卡罗尔国王亲自挑选的,但是无论是他们还是其它三支球队都不具备夺冠的实力。欧洲传统足球强国意大利、德国、荷兰、英格兰和西班牙等国虽然实力超群,但都由于路途过于遥远等原因没有参赛。
第一届世界杯历程完全回顾
1930年7月13日-30日 第一届世界足球锦标赛(后称世界杯赛)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的“百周年纪念”体育场
(1930年正值乌拉圭独立一百周年,由此得名)隆重开幕。
第一届世界杯有4个欧洲国家和9个美洲国家共13个队参赛。
分组:
A组:阿根廷 智利 法国 墨西哥
B组:南斯拉夫 巴西 玻利维亚
C组:乌拉圭 罗马利亚 秘鲁
D组:美国 巴拉圭 比利时
时间;1930-07-13 地点:蒙得维的亚波希托斯体育场 观众:1000
揭幕战 法 国 4-1 墨 西 哥
进球:法队吕西安-洛朗 19'马塞尔-朗吉耶 40'安德烈-马斯奇诺特 42'
安德烈-马斯奇诺特 87' 墨队胡安-卡列尼奥 68'
时间:1930-07-15 地点:蒙得维的亚帕尔克中央体育场 观众: 3000
小组赛 阿 根 廷 1-0 法 国
进球: 路易斯-蒙蒂 81'
时间:1930-07-16 地点:蒙得维的亚帕尔克中央体育场 观众: 500
智 利 3-0 墨 西 哥
进球:吉列尔莫-苏比亚夫雷 12'吉列尔莫-苏比亚夫雷 50'
卡洛斯-维达尔 65'
时间:1930-07-19 地点:蒙得维的亚中央体育场 观众: 2000
智 利 1-0 法 国
进球:吉列尔莫-苏比亚夫雷 64'
时间:1930-07-19 地点:蒙得维的亚中央体育场 观众: 5000
阿 根 廷 6-3 墨 西 哥
进球:阿队吉列尔莫-斯塔比莱 8'阿道夫-苏梅尔祖 12'吉列尔莫-斯塔
比莱 17'弗朗西斯科-瓦拉洛 53'阿道夫-苏梅尔祖 55'吉列尔莫-斯塔
比莱 80'
墨队查克塔斯-罗萨斯 42'[p]迪恩特-罗萨斯 65'罗伯特-加永 75'
时间:1930-07-22 地点:蒙得维的亚中央体育场 观众: 1000
阿 根 廷 3-1 智 利
进球:阿队吉列尔莫-斯塔比莱 12'吉列尔莫-斯塔比莱 14'马里诺-埃
瓦里斯托 51' 智队吉列尔莫-阿雷拉诺 15'
A组积分榜
排名 球 队 场次 胜 平 负 进球 失球 净胜球 积分
1 阿 根 廷 3 3 0 0 10 4 6 6
2 智 利 3 2 0 1 5 3 2 4
3 法 国 3 1 0 2 4 3 1 2
4 墨 西 哥 3 0 0 3 4 13 -9 0
时间:1930-07-14 地点:蒙得维的亚帕尔克中央体育场 观众: 5000
南斯拉夫 2-1 巴 西
进球:南队亚历山大-蒂尔纳尼奇 21'伊万-贝克 32'
巴队若奥-普雷金霍 62'
时间:1930-07-17 地点:蒙得维的亚帕尔克中央体育场 观众: 800
南斯拉夫 4-0 玻利维亚
进球:伊万-贝克 60'布拉戈耶-马贾诺维奇 65'伊万-贝克 67'
德约德杰-武贾迪诺维奇 85'
时间:1930-07-20 地点:蒙得维的亚中央体育场 观众: 1200
巴 西 4-0 玻利维亚
进球:魏辛泰纳-莫德拉托 37'若奥-普雷金霍 51'魏辛泰纳-莫德拉托
73'若奥-普雷金霍 75'
B组积分榜
排名 球 队 场次 胜 平 负 进球 失球 净胜球 积分
1 南斯拉夫 2 2 0 0 6 1 5 4
2 巴 西 2 1 0 1 5 2 3 2
3 玻利维亚 2 0 0 2 0 8 -8 0
时间:1930-07-14 地点:蒙得维的亚波希托斯体育场 观众: 300
罗马尼亚 3-1 秘 鲁
进球:罗队阿达尔伯特-德舒 1'康斯坦丁-斯坦休 74'尼古拉-科瓦茨
89' 秘队路易斯-索萨 63'
红牌:普拉西多-加林多 54'
时间:1930-07-18 地点:蒙得维的亚中央体育场 观众: 45000
乌 拉 圭 1-0 秘 鲁
进球:埃克托尔-卡斯特罗 60'
时间:1930-07-21 地点:蒙得维的亚中央体育场 观众: 50000
乌 拉 圭 4-0 罗马尼亚
进球:巴勃罗-多拉多 7'埃克托尔-斯卡罗内 24'佩雷格里诺-安塞尔莫
30'佩德罗-塞亚 35'
C组积分榜
排名 球 队 场次 胜 平 负 进球 失球 净胜球 积分
1 乌 拉 圭 2 2 0 0 5 0 5 4
2 罗马尼亚 2 1 0 1 3 5 -2 2
3 秘 鲁 2 0 0 2 1 4 -3 0
时间:1930-07-13 地点:蒙得维的亚帕尔克中央体育场 观众: 15000
美 国 3-0 比 利 时
进球:巴尔特-麦吉 23'巴尔特-麦吉 38'伯特-帕特劳德 68'
时间:1930-07-17 地点:蒙得维的亚帕尔克中央体育场 观众: 800
美 国 3-0 巴 拉 圭
进球:美队伯特-帕特劳德 10'伯特-帕特劳德 50'
巴队奥雷利奥-冈萨雷斯15'(乌龙球)
时间:1930-07-20 地点:蒙得维的亚中央体育场 观众:900
巴 拉 圭 1-0 比 利 时
进球:巴尔加斯-佩纳 40'
D组积分榜
排名 球 队 场次 胜 平 负 进球 失球 净胜球 积分
1 美 国 2 2 0 0 6 0 6 4
2 巴 拉 圭 2 1 0 1 1 3 -2 2
3 比 利 时 2 0 0 2 0 4 -4 0
时间:1930-07-26 地点:蒙得维的亚中央体育场 观众: 60000
半决赛 阿 根 廷 6-1 美 国
进球:阿队路易斯-蒙蒂 20'亚历扬德罗-斯科佩利 61'吉列尔莫-斯塔
比莱 69'卡洛斯-佩乌塞莱 80'卡洛斯-佩乌塞莱 85'吉列尔莫-斯塔比
莱 87' 美队詹姆士-布朗 89'
时间:1930-07-27 地点:蒙得维的亚中央体育场 观众: 55000
乌 拉 圭 6-1 南斯拉夫
进球:乌队佩德罗-塞亚 18'佩雷格里诺-安塞尔莫 21'佩雷格里诺-安塞尔莫 39'桑托斯-伊里亚特 61'佩德罗-塞亚 65'佩德罗-塞亚 81'
南队德约德杰-武贾迪诺维奇 4'
时间:1930-07-30 地点:蒙得维的亚中央体育场 观众: 55000
决赛 乌 拉 圭 4-2 阿 根 廷
进球:巴勃罗-多拉多 12'佩德罗-塞亚 57'桑托斯-伊里亚特 68'
埃克托尔-卡斯特罗 89'阿队卡洛斯-佩乌塞莱 20'吉列尔莫-斯塔比莱 37'
主教练:阿尔伯托-苏皮西
乌拉圭队首发阵容
桑托斯-伊里亚特 佩德罗-塞亚 巴勃罗-多拉多 洛伦索-费尔南德斯
何塞-纳扎齐 莱安德罗-安德拉德 埃克托尔-斯卡罗内 埃克托尔-卡斯特罗 埃内斯托-马谢罗尼 恩里克-巴莱斯特雷罗 阿尔瓦罗-赫斯蒂多
替补阵容
索伊洛-萨尔冬比德 桑托斯-乌迪纳兰 佩雷格里诺-安塞尔莫 佩德罗-彼得罗内 米格尔-卡普西尼 胡安-卡尔波 埃米利奥-雷科巴 多明戈-特赫拉 康杜埃洛-皮里斯 卡洛斯-廖尔福 安吉尔-梅洛诺
主教练:弗朗西斯科-奥拉萨
阿根廷首发阵容
曼努埃尔-费雷拉 路易斯-蒙蒂 卡洛斯-佩乌塞莱 吉列尔莫-斯塔比莱 胡安-博塔索 胡安-埃瓦里斯托 弗朗西斯科-瓦拉洛 费尔南多-帕特诺斯特 何塞-德拉托雷 阿里科-苏亚雷斯
替补阵容
亚历扬德罗-斯科佩利 纳塔略-佩里内蒂 卡洛斯-斯帕达罗 安吉尔-博西奥 埃德蒙多-皮亚吉奥 阿尔贝托-希比迪尼 阿道夫-苏梅尔祖 鲁道夫-奥拉恩迪 罗伯托-切罗 拉蒙-穆蒂斯 马里奥-埃瓦里斯托
主裁判 约翰内斯-兰格努斯
第一助理裁判 亨利-克里斯多弗 第二助理裁判 乌利塞斯-绍塞多
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最终排名和积分
名次 国家 得分 场次 胜 平 负 得 失 净胜球
1 乌拉圭 8 4 4 0 0 15 3 12
2 阿根廷 8 5 4 0 1 18 9 9
3 美国 4 3 2 0 1 7 6 1
4 南斯拉夫 4 3 2 0 1 7 7 0
5 智利 4 3 2 0 1 3 3 2
6 巴西 2 2 1 0 1 5 2 3
7 法国 2 3 1 0 2 4 3 1
8 罗马尼亚 2 2 1 0 1 3 5 -2
9 巴拉圭 2 2 1 0 1 1 3 -2
10 秘鲁 0 2 0 0 2 1 4 -3
11 比利时 0 2 0 0 2 0 4 -4
12 玻利维亚 0 2 0 0 2 0 8 -8
13 墨西哥 0 3 0 0 3 4 13 -9
第一届世界杯:射手榜
8球:斯塔比勒(阿根廷)
5球:西亚(乌拉圭)
3球:贝乌赛耶(阿根廷)、普雷金霍(巴西)、贝克(南斯拉夫)、
安赛莫(乌拉圭)、帕特努德(美国)
2球:蒙蒂、苏美苏(阿根廷)、莫德拉托(巴西)、比达尔(智利)、马斯齐诺特(法国)、乌加迪诺维奇(南斯拉夫)、罗萨斯(墨西哥)、斯坦希尤(罗马尼亚)、卡斯特罗、多拉多、埃拉特(乌拉圭)马克西(美国)
1球:埃瓦里斯托、斯科佩罗、瓦拉罗(阿根廷)、阿雷亚诺、苏比亚布雷(智利)、兰吉尔、劳伦特(法国)、蒂纳尼奇(南斯拉夫)、卡雷诺、贾勇(墨西哥)、贝尼托、卡赛雷斯(巴拉圭)、索萨(秘鲁)、巴布(罗马尼亚)、斯卡罗尼(乌拉圭)、布朗(美国)
根据资料统计,第一届世界杯共举行了18场比赛,打入70个进球,其中包括一个乌龙球,平均每场进球3.88个。所有比赛只有一名球员被红牌罚下,共有434500人次的观众观看了比赛,平均每场24139人。
第一届世界杯亚军是谁
1930年(乌拉圭):首届世界杯 东道主夺魁
第一届世界杯全资料
举办国家:乌拉圭
举办时间:1930年 7月13日—30日
参赛国家: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比赛:阿根廷、巴拉圭、比利时、玻利维亚、罗马尼亚、巴西、乌拉圭、智利、美国、法国、南斯拉夫、墨西哥、秘鲁
最佳射手:斯塔比莱(阿根廷)8个入球
冠军得主:乌拉圭
观众总数:18场比赛547,308人 时间:1930年
1921年,朱尔斯·雷米特出任国际足联主席。在他的提意下,国际足联决定于1930年在乌拉圭正式举办第一届世界杯。此后,国际足联召开三次会议,最终确定了比赛体制和时间。首届世界杯一共有13个国家参加,各大洲不存在预选赛,所有球队都是接受东道国的邀请前往参赛的。首届世界杯一共进行了18场比赛,一共打入70球,平均每场有3.88个进球。
遥远路程让强队望而生畏
当时的欧洲足坛有不少强队,包括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匈牙利和瑞典等等,但是只有四支欧洲球队来到南美,分别是法国、比利时、前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这些国家的队员们都是历经数周时间横渡大西洋来到乌拉圭的。不少实力超强球队缺席的原因是由于路途过于遥远等等。
国际足联在乌拉圭举行首届世界杯™赛的决定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因为当时欧洲正陷于经济危机之中,而前往海外参赛又将面临漫长而消费高昂的旅途。此外对于一些优秀的俱乐部来说,世界杯赛的举行将使他们队中最重要的球员离开两个月之久——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仍然争论不休,因此不少球队放弃了参加这次比赛的机会。
第一届FIFA世界杯的组织形式与现在有很大区别,它不设预选赛,13支被邀请而来的球队直接分成四组,而分组抽签仪式也是在他们抵达乌拉圭之后才进行的。
法国队在揭幕战中4-1击败墨西哥,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支取得胜利的球队。乌拉圭队凭借东道主之利闯进了决赛,对手是他们在南美大陆上的邻居阿根廷队。主队上半时1-2落后对手,但最终他们以4-2赢得比赛,成为了第一届世界杯冠军得主。乌拉圭队将法国人拉夫鲁尔(Abel Lafleur)设计的金杯高高举起。
第一届FIFA世界杯,足球传奇的开始
尽管国际足联在1904年便宣告正式成立,但在此后的20年间还没有进行过任何一项国际性的足球比赛。1924年在巴黎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足球终于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这是一次空前的足球盛会,来自各大洲的球队齐聚巴黎,争夺代表最高荣誉的金牌。比赛无疑是成功的,超过50,000名热情的观众观看了最后的决赛,乌拉圭击败瑞士队获得了冠军。但是到了1928年,许多国家都拒绝参加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奥运会。很显然,随着职业足球的不断发展,现在是时候成立一项独立的国际足球赛事了。
1928年5月26日,国际足联代表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会上经过投票通过了于1930年举办一项新赛事的决议,该赛事将对国际足联下属的所有成员国开放。1929年5月18日,在巴塞罗那召开的会议上,乌拉圭被投票选举为首届FIFA世界杯赛的主办国。
球星们飘洋过海
由于乌拉圭队是奥运会足球冠军,而1930年又是该国独立100周年,他们幸运地成为首届世界杯赛主办国。尽管世界杯问世的消息令所有钟情足球的地方兴奋不已,但许多欧洲国家却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无法接受横跨大西洋这一漫长、疲惫而又花费高昂的旅程。因而,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违背了自己的诺言,放弃了这次世界杯。
世界杯开赛前两个月,仍然没有哪个欧洲国家准备前往乌拉圭。这时候,法国人雷米特(Jules Rimet)的个人影响发挥了作用,在他的努力下,四支欧洲球队——法国、比利时、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于6月21日从欧洲启航,途经好望角并于29日抵达里约热内卢,在那里他们与巴西队汇合后重新起程,终于在7月4日来到了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
体育运动的巨大成功
第一届FIFA世界杯只有13支球队参加,包括4支欧洲队伍、8支南美队伍以及一支来自美国的代表队。不过比赛仍然体现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水平。观众们希望看到南美球队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四支欧洲队伍的表现并不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法国队,他们在首场比赛中便以4-1大胜墨西哥队,半决赛与阿根廷队的较量更堪称是一场史诗般的大战——尽管最后法国队以0-1小负对手。这场比赛还有一个小花絮,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当值主裁判竟然提前六分钟吹响了终场哨音。面对法国球员激烈的抗议,他不得不重新开始比赛,可有些球员已经洗澡去了。
精彩的决赛和伟大的球星
几天之后在庞大的(可容纳100,000人)中心体育场(Centenario)内,空气中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气氛。首届世界杯的决赛在两支南美球队——乌拉圭和阿根廷之间进行。上半时乌拉圭队以1-2落后,但下半场他们顽强的向对手发起反扑,连入三球从而以4-2击败对手获得冠军。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将全高30厘米、重4公斤、全部由纯金铸造的金杯颁发给乌拉圭队的队长纳萨西。乌拉圭队夺冠之后,在蒙德维的亚的庆祝活动持续了几天几夜。同时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胜利,7月31日——也就是决赛之后的第二天被定为全国性的节日。世界杯成为足球界最具影响力的比赛,而这项运动也越来越为全世界所瞩目!
你知道吗?
首届世界杯赛不设预选赛,所有参赛队都是被邀请而来的。由于经济萧条,同时担心前往乌拉圭所要面对的漫长旅途,大多数欧洲国家拒绝参加本届杯赛。在罗马尼亚,国王卡洛尔(Carol)颁布了一项法律,允许球员放假三个月,同时允诺当他们从乌拉圭回来的时候,原来的球队会重新接纳他们。这位国王本人还积极的担当起教练的工作,但在东道主出色的表现面前,相形见绌的罗马尼亚队只能提前打道回府。
本届杯赛至今还在一项数据统计上存在争议:国际足联和大多数机构都认为美国队的帕特诺德(Bertram Patenaude)是第一个在世界杯中上演帽子戏法的球员(1930年7月17日对阵巴拉圭时);但另有一种观点认为,阿根廷队的斯塔比尔(Guillermo Stabile)才应该享有这一荣誉,他在7月20日同墨西哥队的比赛中独中三元。
首届世界杯所有的比赛都是在同一个城市进行的,即拥有三座体育场的蒙德维的亚。而到了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杯上,参赛队首次增加到24支,所有的52场比赛分别在多达14个城市的17座球场内进行(巴塞罗那、马德里和塞维利亚各有两座)。
世界杯历史上的第一个进球
首届世界杯的揭幕战,也是世界杯历史上第一场比赛是在法国与墨西哥之间展开,结果法国4-1大胜。法国人卢申-劳伦特射入世界杯历史上第一球。来自南美的阿根廷与乌拉圭占据提天时、地利、人和,两支球队轻松从小组出线。半决赛,阿根廷6-1淘汰美国;而乌拉圭也以相同的比分击败前南斯拉夫。首届世界杯并没有第三名争夺。决赛也成为第一届世界杯的经典比赛,阿根廷人在上半场占据主动;但是下半场,乌拉圭表现不俗。东道主最终以4-2击败阿根廷。这样,乌拉圭获得首届世界杯冠军。
第一届世界杯冠军乌拉圭队
1930年,乌拉圭赢得了首届世界杯冠军,图为。在他们中间,下排左三则是传奇人物卡斯特罗,他绰号独臂将军,由于早年的车祸,他的右臂前端被节肢。
该队参加决赛的主力阵容球员依次为:格斯蒂托、纳萨济、巴莱斯特罗、马斯切罗尼、安德拉德、费尔南德斯、多拉多、斯卡罗尼、卡斯特罗、塞阿、伊里亚尔特。
欧洲以足球强势大陆自居,但在上世纪20、30年代,另一支可怕的力量横空出世,这就是南美的乌拉圭队。彪悍的球风、实效的踢法,乌拉圭人给世界足坛带来了新的震撼。1924年和1928年,乌拉圭蝉联了奥运会足球金牌,1930年世界杯,他们在本土迎来了“大一统”的机会。
为庆祝独立100周年,乌拉圭在首都蒙得维的亚特别修建了纪念体育场,这块主场也成为了乌拉圭人的屠场。1比0胜秘鲁、4比0横扫罗马尼亚、半决赛6比1击溃南斯拉夫,乌拉圭一路挺进了决赛。与他们会师的是另一支世界级的劲旅阿根廷队,决赛中阿根廷在上半时踢得更好,以2比1领先半场,但在下半时,乌拉圭人在主场观众的声浪中连进3球,以4比2赢得了决赛,并成就了连夺奥运金牌和称雄世界杯的霸业。
最佳球员
最佳射手
斯塔比尔(阿根廷)--8球
最佳阵容
门将:亚克希奇(前南斯拉夫)
后卫:尤尔科维奇(前南斯拉夫)、纳扎济(乌拉圭)
前卫:安德拉德(乌拉圭)、蒙蒂(阿根廷)、杰斯蒂多(乌拉圭)
前锋:萨科尼(乌拉圭)、赛亚(乌拉圭)、卡斯特罗(乌拉圭)、斯塔比尔(阿根廷)、费雷拉(阿根廷)
比赛比分全记录
小组赛:
第一组:
法国4—1墨西哥
阿根廷1—0法国
智利3—0墨西哥
智利1—0法国
阿根廷6—3墨西哥
阿根廷3—1智利
第二组:
南斯拉夫2—1巴西
南斯拉夫4—0玻利维亚
巴西4—0玻利维亚
第三组:
罗马尼亚3—1秘鲁
乌拉圭1—0秘鲁
乌拉圭4—0罗马尼亚
第四组:
美国3—0比利时
美国3—0巴拉圭
巴拉圭1—0比利时
1/2决赛:
阿根廷6—1美国
乌拉圭6—1南斯拉夫
决赛:
阿根廷2—4 乌拉圭 NO.2 第2届\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
概述
由于第一届世界杯的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杯在一片热望中如期举行了。虽然早在四年前,意大利曾拒绝参加第一届世界杯,但是由于当时墨索里尼执政的法西斯政府看到世界杯是其鼓吹法西斯政权的好机会,于是意大利竭力争取到了1934年世界杯的举办权,他们试图将世界杯变成其宣传法西斯主义的工具。
于是在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的背后,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大独裁者墨索里尼。世界杯第一次成为了政治的工具,凭借全体国民办好一件事的“举国体制”以及墨索里尼的亲自指挥,意大利的世界杯办得很成功,展示了所谓“大罗马帝国”的团结和强大。
当时,共有32个国家参加了此次赛事。本届比赛也首次实施了第一阶段小组循环赛赛制,16支获胜的球队有资格参加最后决赛阶段的比赛。遗憾的是,作为对四年前一些欧洲球队拒绝参加首届世界杯的报复,一些南美球队没有参加本届赛事。其中,阿根廷和巴西没有派出最好的队伍,而上届冠军乌拉圭索性没有参加这届比赛,放弃了卫冕的机会。而英国也因为与国际足协矛盾甚深无论墨索里尼如何邀请依旧拒绝参加本届的世界杯。另外,本次大赛第一次进行了电台的实况转播。
本届世界杯的最后决赛阶段是由16支球队直接展开淘汰赛,与第一届世界杯南美球队独占鳌头相反,这注定是一届欧洲人的世界杯,虽然英国人仍旧和国际足联争吵不休,未派队参赛,但乌拉圭缺席、阿根廷派出二队,以至于16强产生后,只剩下4支非欧洲球队,而经过第一轮淘汰赛后,非欧洲球队已全军覆没。
本届杯赛在罗马隆重开幕,决赛全部采用淘汰制。一开始就捉对厮杀,输一场就出局。美洲的巴西队、阿根廷队和美国队长途跋涉了13000公里来到意大利,只打了一场淘汰赛就卷铺盖回家,导致怨声一片。本届杯赛规定:如果两队在90分钟内未分出胜负,便需要加时30分钟,若仍是平局,则需要重赛。奥地利与法国之战便成为世界杯第一场需要打加时赛的比赛,结果奥地利队以3比2战胜法国。
为了主场称雄,意大利人竭尽所能。他们从阿根廷挖来了蒙蒂等三名球星,让他们改换国籍参赛。另外,墨索里尼还拥有指定裁判的权利,半决赛和决赛中,他指定了同一名主裁判执法意大利的比赛,有传言说这位名叫埃克伦德的瑞典裁判曾被墨索里尼叫到包厢中谈话,但被埃克伦德本人否认。
意大利在连克美国、西班牙和奥地利之后顺利进入决赛,决赛的对手是捷克,在决赛中捷克首开记录不过意大利队的阿根廷球星奥西第81分钟扳平,加时赛中,斯奇亚维奥一蹴而就,意大利人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世界杯冠军,这也是第二次由东道主夺冠。
第二届世界杯全资料
举办国家:意大利
举办时间:1934年5月27日—6月10日
参赛国家:共有31个国家参加了本届赛事,16支球队进入决赛:阿根廷、匈牙利、奥地利、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巴西、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埃及、瑞典、法国、瑞士、德国、美国
冠军得主:意大利
最佳射手:内耶德利安(捷克斯洛伐克)5个球
观众总数:17场比赛共有408,602人
比赛比分全记录
1/8决赛:
意大利 7-1 美国
西班牙 3-1 巴西
瑞典 3-2 阿根廷
匈牙利 4-2 埃及
奥地利 3-2 法国 [加时]
瑞士 3-2 荷兰
德国 5-2 比利时
捷克 2-1 罗马尼亚
1/4决赛:
德国 2-1 瑞典
意大利 1-1 西班牙(加赛 意大利 1-0 西班牙)
奥地利 2-1 匈牙利 [加时]
捷克 3-2 瑞士
1/2决赛:
意大利 1-0 奥地利
捷克 3-1 德国
季军争夺战:
德国 3-2 奥地利
决赛:
意大利 2-1 捷克 [加时]
第二届世界杯趣闻
1.乌英甩手不干
国际足联的总部设在苏黎世。当秘书处准备第二届世界杯足球赛报名工作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在30个报名队的名单上,居然没有上届冠军乌拉圭的大名,是南美健儿忘了吗?不会的,因为决定第二届世界杯地点与日程是早已决定的。经过反复联系才知道:乌拉圭拒绝参加比赛。
为什么呢?原来1930年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杯的时候,乌拉圭向各国发出邀请,并慷慨承诺:负担参赛国队的一切费用。但是由于当时欧洲处于战后恢复时期和经济萧条时期,乌拉圭真是望眼欲穿,结果只盼来了欧洲4支球队。对大多数拒绝参加世界杯的欧洲球队气得要命。你不来乌拉圭,就是看不起乌拉圭人!俗话说,仇恨的种子要发芽。南美洲的足球健儿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向古老的欧洲大陆摆出了恕不奉陪的挑战。好了,现在轮到我们报复了:我堂堂的世界冠军不参加,看你们欧洲人的脸往哪儿搁?
乌拉圭人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国际足坛的震动,受到了国际舆论界的猛烈抨击。
那英国人又为什么甩手不干呢?从1928年起,众所周知,英国人对国际足联的创立和对国际足联后来组织的世界杯,都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英国足协已经退出了国际足联。不参加国际足联的一切活动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英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第二年,即1946年再重新加入国际足联,这是后话。在当时,面对世界足球运动如此重大的比赛,而且在英国人的家门口欧洲举行,作为现代足球发源地的英国和他们在足球界的声望,只要他们向国际足联稍有表示愿意参加,国际足联与东道主意大利都是求之不得的。墨索里尼当然知道英国足球的分量,他指示意大利驻英使馆,向英国人暗送秋波,直至频频向英国人挥动橄榄枝,可英国就是不为所动。当时国际足联也派代表飞往伦敦,与英国足协进行过多次非正式的谈判。傲慢自大的英国足协彬彬有礼地找各种借口推托:尊敬的阁下,大英帝国的足协有一条铁的纪律。有关国际大赛,须在一年之前提出申请安排。世界杯在意大利举行,而且是在炎热的5月份举行,这与本国运动员在时间上有冲突。要知道,5月份是运动员的休假期,而不是比赛季节,所以非常遗憾,我们不能参加比赛。至此,乌英两国甩手不干,已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
2.遴选种子队的风波
意大利组委会与国际足联,都在第二届世界杯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这届参赛队有31个,比赛将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使竞赛组委会伤透了脑筋。
国际足联的正式文件上有如下规定:杯赛应尽可能在一个国家的领土上进行。若参赛的队数超过30个,国际足联有权在正式比赛之前,安排一些资格赛,这届比赛因为有31个队,按规定必须进行一些资格赛。竞赛组委会经过多次讨论,一致认为首先按地区分组进行预选赛,选出八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的办法比较合理,而且还可以节约时间和经费。
预选赛分12个小组进行。16支队伍登陆比利牛斯半岛意大利。
1934年5月3日,抽签仪式在罗马的“大使”饭店进行。决赛阶段的比赛采用淘汰制,如果安排不当,可使强队一开始就相遇,一个立即被淘汰出局,另一个也会精疲力竭,而弱队则可能“轻舟已过万重山”。如何安排才更合理,这是历届世界杯都有争议的问题。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和美国队,飘洋过海,长途跋涉8000多公里,来到意大利都只打了一场,就全部被欧洲队淘汰。他们大发牢骚,抱怨叫屈。那怎么办?竞赛组委会与国际足联商议,首先选出8个“种子队”,其余8个都是“弱队”,他们决定用抽签的办法决定谁是“种子队”。后来,国际足联把意大利、阿根廷、德国、匈牙利、奥地利、荷兰、巴西、捷克斯洛伐克8个队评为“种子队”。对国际足联评估出的8个种子队,如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等还比较名副其实;巴西、阿根廷这里凭他们过去的声望,加上他们是南美仅有的代表,作为种子队似乎还说得过去。唯独荷兰被列为种子队,其他8个“弱队”认为,这完全没有道理。
为此,西班牙与瑞典首先向组委会发难,大声疾呼:“这种评定不公平!”他们尖锐地指出:“南美洲的球队都没有派出优秀的选手来参加比赛,代表阿根廷和巴西的只是些国内第三流球队,根本不能评为种子队。”有的代表说:“比赛还没有开始,谁是驴,谁是马根本无法鉴别出来,怎么可以作出这种武断的极其荒谬的评估。”
刹那间,所谓“弱队”对国际足联及意大利竞赛组委会作了猛烈的抨击与批评,可国际足联的官员也并不是吃素的,他们反击说,国际足联是世界足球运动最权威的机构,他们的评估,犹如道琼斯股票的资深分析员一样,值得信赖。
当然这股评选种子队的风潮,很快平息下去。但是,以后的事实证明,首先向国际足联发难的西班牙和瑞典的意见是正确的。种子队巴西以1:3负于西班牙;种子队阿根廷以2:3败在瑞典队手下。荷兰对瑞士一场比赛,更使组委会难堪,因为瑞士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荷兰风车击得粉身碎骨。
经典交锋
1.意大利2-1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届世界杯决赛)
比赛时间:1934年6月10日
进球者:意大利:雷蒙多-奥尔西 81’,安杰洛-斯基亚维奥 95’;捷克斯洛伐克:安东宁-普茨 76’
本届的决赛是在东道主意大利与捷克斯洛伐克之间展开,捷克斯洛伐克在半决赛中淘汰了德国,粉碎了法西斯球队在决赛会师的梦想。
1934年6月10日,星期天,5万5千名观众将罗马的国家体育场填满。在全场球迷的注目下三名裁判宣誓会公平执法,比赛正式开始。
由于赛前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表示如果球队未能夺冠那么所有球员以及教练都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意大利在比赛一开始时陷入了被动,而没有心理负担的捷克斯洛伐克控制住了局面,意大利只能打起防守反击。
第76分钟,捷克斯洛伐克首先打破僵局,左边锋普茨开出的角球被挡回,他重新控球,在一个不可思议的小角度发力劲射,洞穿了孔比的大门!1比0,只剩20分钟了,全场一片寂静,捷克斯洛伐克队逼近了冠军!不过这个失球也激起了意大利球员的斗志,为了自己的生命,意大利的球员在余下的比赛中奋力还击,第81分钟,从南美引进外援的决策发挥了关键作用,两名阿根廷人打出了配合,古雅塔传球给奥尔西,后者带球突破了对手的防线,用左脚射门扳平了比分。最终双方在90分钟内战成1-1,比赛进入加时。
加时赛前意大利的主帅维多利奥·波佐非常紧张,他在球场上与队员们相讨战术,誓要赢得本场比赛。
而捷克斯洛伐克的队员都坐在球场上喘气,把握时间恢复体力,备战在加时赛最后一拼。
第95分钟,曾在比赛中一度受伤的梅阿查策动了致命的进攻,他在边路传中,中路的古雅塔敲给中锋斯基亚维奥,后者绕过一名后卫,发力射穿了普拉尼卡的十指关。2-1,意大利成为了世界杯冠军!
2.捷克斯洛伐克3-1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粉碎法西斯球队决赛会师的美梦)
比赛时间:1934年6月3日
进球者:捷克斯洛伐克:内耶德利安 19’, 71’, 80’;德国:诺阿克 62’
什么是德比呢
德比
德比(Derby),在不少国家的意思,是代表两队位于同一城市或邻近地区的球队(通常指足球队)所进行的比赛。例如北伦敦德比是阿森纳对托特纳姆热刺。这名词有时亦会用以形容两队在同区或全国皆有重要地位球队的比赛。
德比一词可能源于每年在忏悔节(Shrove Tuesday)及大斋首日(Ash Wednesday)在英格兰中部德贝代尔(Derbyshire Dales)的阿什本(Ashbourne)举行的足球比赛,始于12世纪,比赛分两日由下午2时至10时举行,全镇分为两队,队员以出生于流经全镇的汉莫尔河(Henmore Brook)南北划分,一队名为“上游队”(Up'Ards)而另一队是“下游队”(Down'Ards),龙门相距三英里,球赛在全镇内进行,是当地著名的节日项目。
另一理论是源自1780年由第12任德比伯爵创办的德比赛马。“德比”是指英国小城德比郡(Derby),那里是英国举办赛马比赛的地方,德比郡出产的赛马更是闻名英国赛马界。1870年,英国的德贝伯爵(Sir.Derby)创立英国大赛马会后,每年六月的第一个星期三在伦敦附近的Epsom举行赛马,是英国非常有名的赛马大赛之一,这天也被命名为DerbyDay。在赛马比赛中,参赛马大都来自德比郡,“德比大战”被用来形容“来自德比郡的马之间的比赛”。渐渐地,“德比”被引伸到其他体育比赛领域中,英国人把它引用到了两支同城球队之间的比赛来形容比赛的激烈,这就是德比大战!
德比对赛双方的球员及球迷的比赛气氛较一般比赛更热气腾腾,如双方有宗教派别或政治分歧的敌对关系,比赛的张力更为剧烈。政治敌对的德比例子有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对西班牙人,巴塞罗那代表忠于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的居民,而西班牙人(Espanyol是加泰罗尼亚语西班牙人)则代表在佛朗哥时期由其他地区迁入加泰罗尼亚拥护西班牙统一的居民。此外巴塞罗那对皇家马德里亦可视为政治德比对碰,皇家马德里是西班牙独裁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支持的球队,而巴塞罗那则是加泰罗尼亚象征,反对佛朗哥的西班牙国家主义,为反对派及左翼所支持。宗教派别敌对的德比例子有苏格兰格拉斯哥的老字号对战,凯尔特人代表罗马天主教人口,而流浪者代表同市的新教人口。
德比通常代表两队位于同一城市或邻近地区的球队的比赛,但有时历史上的全国性敌对球队如荷兰的阿贾克斯对飞燕诺或意大利的国际米兰对尤文图斯等亦可称为德比。
另:英国英格兰中部城市。位于特兰特谷地、德文特河畔。人口21.5万(1983)。面积78平方公里。十七世纪为著名的酿酒业中心。十八世纪后期发展了丝织工业。1750年开始生产瓷器。十九世纪随着铁路与机械工业的建立,城市发展迅速,为铁路枢纽。主要工业有机车、车厢、汽车与飞机发动机、人造纤维、塑料、电器设备、油漆、涂料、皮革、木材与丝绸等。设有大型牲畜市场。
各国德比一览
意大利国家德比,尤文图斯/AC米兰/国际米兰
米兰德比,AC米兰/国际米兰 圣西罗/梅阿查球场
都灵德比,尤文图斯/都灵 阿尔皮球场
罗马德比,罗马/拉奇奥 罗马奥林匹克球场
维罗纳德比,维罗纳/切沃 本特戈迪球场
英格兰德比,曼联/利物浦
曼切斯特德比,曼联/曼城
利物浦德比,利物浦/埃弗顿
西北伦敦德比,阿森纳/热刺
伦敦德比,阿森纳/切尔西/……
西班牙德比,巴塞罗那/皇马
马德里德比,皇马/马竞
加泰罗尼亚德比,巴塞罗那/西班牙人
安达卢西亚德比,皇家贝蒂斯/塞维利亚
慕尼黑德比,拜仁慕尼黑/慕尼黑1860 安联球场
鲁尔区德比,多特蒙德/沙尔克04/勒沃库森
格拉斯哥德比,凯尔特人/流浪者
除了以上德比之外:
苏格兰
爱丁堡德比:哈茨vs希伯尼安
邓迪德比:邓迪vs邓迪联
俄罗斯
莫斯科德比:莫斯科斯巴达克/莫斯科火车头/莫斯科中央陆军/莫斯科迪纳摩/FC 莫斯科/莫斯科鱼雷
葡萄牙
里斯本德比:里斯本竞技vs本菲卡
波尔图德比:波尔图vs博阿维斯塔
荷兰
鹿特丹德比:费耶诺德vs鹿特丹斯巴达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德比:费内巴切vs加拉塔萨雷
保加利亚
索非亚德比:索非亚中央陆军vs索非亚列夫斯基
捷克
布拉格德比:布拉格斯巴达vs布拉格斯拉维亚
罗马尼亚
布加勒斯特德比:布加勒斯特星/布加勒斯特迪纳摩/布加勒斯特快速/布加勒斯特民族
希腊
雅典德比:奥林匹亚克斯/帕纳辛奈科斯/AEK雅典
乌克兰
顿茨涅克德比:顿茨涅克矿工vs顿茨涅克冶金
塞尔维亚和黑山
贝尔格莱德德比:贝尔格莱德红星vs贝尔格莱德游击
比利时
布鲁塞尔德比:安德莱赫特vsFC 布鲁塞尔
中国德比
上海德比:上海申花/上海国际
辽宁德比:大连实德/沈阳金德/辽宁中誉
美国德比
自中国易加入NBA雄鹿以后,NBA聚集了两位中国巨星球员,火箭的姚明和雄鹿的易建联,2007年11月10日在火箭主场迎来了NBA的中国德比大战:火箭VS雄鹿。全球收视率开创了NBA的一个高峰。
除足球之外,「打吡」(「德比」)一词亦可用於赛马活动。
「打比/ 吡」,都是Derby这个英文字的音译。香港开埠初期,翻译外国地名及人名时,往往采用借音的方式,而为了表示该中文字纯属借用其发音,就将原字加一个「口」旁。於是有人将英国郡名Derby译作「打吡」,但亦有译作「打比」或「德比」。不过,「吡」其实并非一个新造借音字,它有本来的读音及涵义。无论是取音或取义,「打比」都可能更为贴切。但是,「香港打吡」已经沿用一个世纪有多,大家亦已习惯了。
Derby与赛马又有甚麼关系呢?话说英国赛马有若干历史悠久的锦标大赛,其中一项名为圣烈治大赛,以一位军官的名字命名。首次圣烈治大赛在一七七六年九月举行。一七七八年,第十二代打比郡伯爵Edward Smith Stanley与赛马会高级董事Charles Bunbury先生提出,在来年增设一项专为三岁雌马而设的一哩半赛事,以打比爵士的居所为名,取名为橡树大赛。无巧不成话,一七七九年举行的首届橡树大赛就是由打比爵士爱驹Bridget胜出。
由於首届橡树大赛办得十分成功,打比爵士与好友Charles Bunbury便策划於一七八○年增设一项为三岁雄马及雌马而设的赛事,途程为一哩。依照传统,两人以掷毫形式决定该场赛事的名称,结果打比爵士赢了,於是这场三岁马赛事命名为「打比大赛」。不过首届赛事则由Bunbury名下马匹「大奥密」(Diomed)夺魁。
在叶森举行的打比大赛自此成为英国马坛最重要的赛事之一,亦被视为世界上所有打比大赛的鼻祖,除了在一七九四年将途程由原来的一哩改为哩半(2400米)外,此项经典大赛的基本赛制维持了二百二十三年,至今没有重大的改动。传统上,叶森打比安排在六月的首个星期三举行,直到一九九五年,改为在星期六举行,希望吸引更多马迷观看。首匹胜出在星期六举行的叶森打比大赛的赛驹正是一代马王「临泰来」(Lammtarra)。二○○○年,「先力达」(Sinndar)先取叶森打比,继而再夺爱尔兰打比及法国凯旋门大赛,成为欧洲冠军三岁马。
英国创办了打比大赛之后,其他国家纷起仿效。时至今日,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以及非洲各赛马地区都有本土一年一度的打比大赛。
爱尔兰打比大赛多数安排於六月下旬或七月初的星期日在郤拉马场举行。爱尔兰打比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此赛每每决定何驹是欧洲最佳三岁马,由於赛期安排在英国及法国打比之后,造就机会让该两地的打比冠军在郤拉马场一决高下。近年,「先力达」、「望族」(Montjeu)以及「好梦」(Dream Well)都在此成为双料打比冠军,荣膺欧洲三岁马王。
法国打比(Le Prix du Jockey Club)在一八三六年创办,其后每年均於六月的首个星期日在尚蒂伊马场举行。近年最出色的法国打比冠军当推「望族」及「名画家」(Peintre Celebre),这两匹良驹都在胜出法国打比大赛后,再以三岁之龄赢得法国马坛最高荣誉的凯旋门大赛。
美国的肯德基打比历年均在邱吉尔园马场举行,该马场位於肯德基州的路易斯维尔市。此项打比最初只局限於地区层面,及至一九二○年,已成为北美洲最著名的赛事。肯德基打比是美国三冠马王大赛的首关赛事,另外两关分别是必利是锦标及贝蒙锦标。
日本打比又名东京优骏,首届赛事於一九三二年举办。此项赛事参照英国叶森打比的赛制,每年於东京竞马场举行。九八年度日本打比冠军「特别周」(Special Week)曾於99年日本杯中击败了香港马王「原居民」及法国马王「望族」,被誉为日本近年最佳马匹之一。而值得一提的是,近年的日本打比冠军中,有四匹是美国马王「周日宁静」(Sunday Silence)的子嗣。
今天的内容暂时告一段落,希望大家对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成立时间和地点是什么有更深的理解,同时期待大家的相关交流。